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坚守播音教学核心 直面网络主播风口

——播音学院举办网络主播学术沙龙

发布日期:2020-06-03  来源: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点击量:

在技术发展与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网络主播成为社会瞩目的头部现象。其内涵如何?与传统的播音主持之间是何关系?对传统的播音主持人才培养带来哪些影响?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在62日举办的学术沙龙对此进行了专题研讨。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3月,我国网民观看直播的人数达到5.6亿,占整体网民的62.0%,网络直播行业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

杜晓红院长首先肯定了举办这次沙龙的意义,她说:“作为专业的传媒院校,只在游泳池边上旁观是不行的,我们要主动跳进去参与。”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的核心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面对网络直播这一新现象,我们不能无动于衷,要主动的去研究去参与。

此次专题研讨采取主题发言加现场互动的方式进行。朱永祥老师和刘兴宇老师从学术的角度分别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朱老师把目光聚焦在了“人格化传播”上。他认为,专业的网络主播要在具备播音主持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进一步展现人格魅力。人格化传播有三个核心要素,第一个要素是认知气质,网络主播要对自己的个人风格有清晰的定位,打造人设;第二个要素是传播气质,在类人际传播的直播场域中,主播要有通过有声语言和副语言更好的表达传播内容的能力;第三个要素是社交气质,通过分享和互动能够提高热度、吸引粉丝。

刘兴宇老师就播音主持教育与网络直播的有机结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网络主播的语言节奏和逻辑至关重要,语音发声在网络直播领域也非常有用武之地。除此之外,刘老师还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深思的方向性问题,比如网络主播的定位如何把握?要满足受众还是引领受众?主播自我强输出和与粉丝强互动之间的矛盾如何协调?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研究。

从自身实践出发,李斌老师对当前网络主播的角色定位和功能变迁进行了总结。他认为,培养专业的网络主播要有所侧重,网络主播的意见领袖职能应该被强化,像培养李子柒这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输出者可以是高校努力的方向。网络直播作为强交互性的传播方式,涵盖了信息生产和文化传播等多种功能,这也要求网络主播急需提升综合技能与创作能力。

吴景美老师结合自己对网络直播行业背景的了解,对教学流程进行了构想。吴老师梳理了入局直播的电商概况和社会上已有的主播课程,从中总结出规律。她认为,课程设置上既要兼顾理论又要注重实践,既要把握共性又要发展个性,把握网络主播专业化垂直化的发展趋势。

四位老师的主题发言在沙龙上引起了热烈的探讨,大家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提出问题,发表观点。本次学术沙龙由播音主持传播优化研究所主办,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书记鲍芳也参加了研讨。通过这次沙龙,深化了大家对网络直播行业的认识,引发了大家对网络主播人才培养的深度思考。今后,播音主持传播优化研究所将会举办更多有价值的学术沙龙。

Copyright © 2018 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源街998号    浙ICP备08100318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