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配音艺术节 | 聚焦“声音+”的无限可能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配音艺术节配音艺术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绍兴举行

发布日期:2023-11-28  来源: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点击量:

11月25日,以“‘声音+’的无限可能----配音演播艺术的回眸与展望”为主题的第四届全国大学生配音艺术节配音艺术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绍兴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指导,浙江传媒学院、中共绍兴市柯桥区委宣传部主办,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绍兴柯桥传媒集团承办。来自全国配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聚柯桥,共同探讨未来配音艺术研究方向及声音创作无限可能。

研讨会由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院长王一婷教授主持。浙江传媒学院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孙宝胜对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表示,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声音艺术都不会过时,各位专家学者相聚一堂,从不同维度阐发真知灼见,一定可以提升配音演播艺术的学术高度。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博士生导师张国涛研究员在致辞时首先介绍了中国高校影视学会40年来发展的概况。

他表示,作为本次大配节的指导单位,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乐见来自全国高校热爱配音艺术的大学生相聚一堂,以赛代练,以赛促学,并通过学术研讨会的方式将配音演播艺术的学术研究引向深入。他用“配”而不“配”来形象表达配音在影视创作中从来都不是“配角”,并相信本次活动一定可以成为青年人才快速成长的舞台,一定可以为中国影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以及影视高水平人才的高质量培养做出积极而重要的贡献。

在主旨发言环节,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广联合会微广播剧委员会副会长殷满仓,著名配音艺术家、配音导演张美娟,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博士、北京冠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杜远智,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罗景昕先后发言。

殷满仓在题为《融媒体时代丝路之声高校合作的声音艺术实践》的主旨演讲中,介绍了丝路之声广播剧创研基地的基本概况,分析了广播剧在弘扬正能量、传递主流价值方面的独特优势。他以广播剧“浙传”现象为例,号召相关高校要重视培养广播剧人才,重视这一声音综合创作对人才培养的强大作用。

张美娟在《人工智能背景下译制片配音的新思考》的主旨发言中从配音行业现状、译制片的前景、译制片配音新思路等多个方面,提出配音行业正在受到AI语音的挑战,有声书、有声剧、短视频、游戏等新声音应用场景的出现,都需要配音从业者在实践中提高业务能力,找到破局之法。同时她还呼吁更多年轻的观众走进影院观看译制片,欣赏来自译制片的独特美感。

杜远智做了题为《影视配音与声优产业》的主旨发言。他通过梳理声音艺术的历史,找寻声音经济发展的历史坐标,延展至配音垂类综艺的大热、声音产业经济效益的线下转移、 “声音+IP”逐步成为市场的试金石,杜远智站在一名配音产业创业者的角度,探讨声音产业的无限可能。他特别说到,唯有过硬的专业能力才是抵抗AI语音冲击的制胜法宝。

罗景昕在《影视配音艺术史学研究的呼唤》的主旨演讲中,从“声音+历史”出发,分享了自己的配音史研究经验。他认为从古今中外四个更为广阔的维度,可以充分拓展配音研究的学术空间。

随后进行的“‘声音+’的无限可能”圆桌论坛环节,专家学者们就配音艺术和不同领域结合迸发的新生机充分交流。

圆桌论坛由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傅婷玉主持,著名配音演员、资深配音导师周扬,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口语传播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林小榆,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博士、北京冠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杜远智,北京冠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视听创新部副总监、签约配音演员王钧瑶参与讨论。

他们从声音与创作、声音与创意、声音与产业、声音与表演等不同角度交流配音艺术的发展空间。

林小榆老师带领的“声海”项目先后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等多项国家大奖,她特别谈到了播音专业学生在利用声音进行创业的过程中,声音的强大动能和拓展的广阔空间。

王均瑶则从配音演员、项目制作人等多重身份的体验入手,谈及对声音的理解与把握是这个行业中非常重要的能力。

最后的论文分享环节,来自吉林艺术学院、西安培华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武汉传媒学院的五位师生分别针对配音在人工智能、文化融入、产教融合等分享了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

Copyright © 2018 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源街998号    浙ICP备08100318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