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播·动态|只要良渚在,我们就在,文明就在,中华就在

发布日期:2024-11-28  来源: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点击量:

11月25日至27日,第二届“良渚论坛”在余杭隆重举办。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名嘉宾齐聚良渚,围绕“交流互鉴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展开深入对话。与此同时,作为杭州市文艺精品扶持项目、余杭区文艺基金扶持项目的重量级作品,由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师生共创的话剧《施昕更:良渚1937》在余杭苕溪大剧院上演,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情的舞台表现,向观众讲述了一个关于信仰、守护与文明的动人故事。

发现与守护: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话剧《施昕更:良渚1937》将目光聚焦于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这一特殊历史背景,通过施昕更的故事,将5000多年中华文明的沉浮浓缩于舞台之上。施昕更作为良渚文化的第一发现者,用黑陶片揭开了尘封千年的神秘国度,也用他坚定的信念守护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我们要让观众看到施昕更在动荡岁月中所展现的勇气与智慧,同时感受到中华文明的绵延与坚韧,”导演张晓燕老师说。

在剧中,广袤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上,良渚文明从远古走来,那片郁郁葱葱的土地见证了一个神巫之国的兴衰,也映照出当代中国人守护文化根脉的决心。

幕后专访:点滴细节见匠心

二次创排期间,导演组与演员团队通力合作,力求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讲一个关于良渚的故事,更是通过这个故事传递中华文明的精神力量,”导演张晓燕老师表示,“我们研究了大量史料,设计每一场景时都力求准确还原历史,同时又赋予它现代观众可以感知的情感和力量。”

饰演施昕更太太傅爱乐的演员李俣芯说:“每次走上舞台,我都仿佛与良渚的灵魂对话。我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责任,那不仅是对角色的尊重,更是对我们脚下这片土地和它承载的文明的敬意。”

舞台呈现:历史与现实的交融

该剧的舞台设计巧妙地将历史场景与现代叙事融合,灯光与投影技术的运用让良渚的考古发掘过程与黑陶片的历史图景栩栩如生。在这一舞台之上,施昕更在抗战硝烟中守护稿件的场景与古老文明复苏的瞬间交织重叠,营造出深刻的情感共鸣。

希望通过《施昕更:良渚1937》,让更多人认识到良渚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段辉煌的历史,更是中华文化自信的象征。

良渚的精神,中华的未来

“只要良渚在,我们就在,文明就在,中华就在。” 话剧《施昕更:良渚1937》以艺术的形式印证了这句话。通过施昕更的视角,观众可以穿越时空,触摸5000年文明的脉动,也感受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文化信仰。

从良渚走向世界,从历史走向未来。这不仅是一部话剧,更是一场关于文明传承的庄严宣告。让我们共同期待这部作品带来更多感动与启发!

Copyright © 2018 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源街998号    浙ICP备08100318 号